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桐墨小說 > 曆史 > 一個我曾經愛過的女人 > 專升本管理學第1章 管理活動與管理理論在線免費閱讀

管理:指為了達到個人無法實現目標,通過各項職能活動合理利用相關資源的過程。

管理載體是組織 ;本質是合理分配和協調各種資源的過程 ;對象是相關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在內的一切可調用的資源 ;管理職能活動是資訊決策組織領導控製和創新 ;目的是為了實現既定目標

五種職能關係:法約爾 ;決策是計劃的前提 ;計劃是決策的邏輯延續 ;決策和計劃是其他管理職能的依據 組織 領導和控製旨在保證決策的順利實施 ;創新貫穿於各種管理職能和各個組織層次之中

1973年 亨利·明茨伯格

1)人際角色:歸因於管理者的正式權力 (代表人 領導者 聯絡者)

2)資訊角色:管理者負責確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得到足夠的資訊(監督者 傳播者 發言人)

3)決策角色:管理者處理資訊並得出結論。(企業家 衝突管理者 資源分配者 談判者)

1974羅伯特·卡茨

1)技術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專業領域中的過程 慣例 技術和工具的能力

2)人際技能:成功與彆人打交道並與彆人溝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產生新想法並加以處理 以及將關係抽象化的思維能力

孫臏運籌學和對策論

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和經濟人觀點

分工是增進勞動生產力的重要因素 ;資本主義管理的基本原理

小瓦特和博爾頓科學管理製度

馬薩諸塞車禍:

第一次所有權和管理權分離 羅伯特·歐文:人事管理之父,開創企業重視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

巴貝奇的作業研究和報酬製度

亨利·湯的收益分享製度

哈爾西的獎金方案

泰羅1911年《科學管理原理》科學管理之父

科學管理理論內容:工作定額 標準化 能力與工作相適應 差彆計件工資製 計劃職能與執行職能相分離

吉爾佈雷斯夫婦1911年《動作研究》在動作研究和工作簡化做出貢獻

甘特:甘特圖和計件獎勵工資製 法約爾1916年《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 五種職能:計劃組織協調指揮控製 六種基本活動:技術商業財務會計安全管理 14條原則:分工 權力和責任 紀律 統一指揮 統一領導 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 報酬合理 集權與分權 等級鏈與跳板 秩序 公平 人員穩定 首創精神 集體精神

韋伯 理想的行政組織體係:認為等級 權威和行政製是一切社會組織的基礎 (個人崇拜式權威 傳統式權威 理性—合法的權威)

巴納德 1938年《經理人員的職能》 經理人員的職能:建立並維護一個資訊係統 使組織中每個人都能做出貢獻 明確組織的目標

組織分為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 正式組織存在發展三個條件:明確的目標 協作的意願 良好的溝通

行為管理理論:20世紀20年代 早期是人際關係學說

梅奧霍桑實驗: 第一階段:工作場所照明實驗 第二階段:繼電器裝配試實驗 第三階段:大規模訪談 第四階段:接線板接線工作實驗

梅奧1933年《工業文明中人的問題》 人際關係學說內容: 工人是社會人而不是經濟人 企業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 生產率主要取決於工人的工作態度以及他和周圍人的關係

數量管理理論內容: 運籌學是數量管理理論基礎 ;係統分析是步驟 決策科學化

係統管理理論:是指運用係統理論中的範疇 原理 對組織中的管理活動和管理過程 特彆是組織結構和模式進行分析的理論

內容: 1組織是一個係統 是由相互聯絡相互依存的要素構成的 2係統在一定環境下存在 與環境進行物質 能量和資訊的交換 3提高組織整體效率

權變管理理論: 這一理論核心是力圖研究組織與環境的聯絡,並確定各種變量的關係類型和結構類型。 強調管理要根據組織所處環境隨機應變,針對不同環境尋求相應管理模式。 重點考察環境變量和管理方式的關係

質量管理理論:戴明和朱蘭 (質量管理之父) 本質是由顧客需求和期望驅動企業持續不斷改善的管理理念

內容:關注顧客,關注流程,關注持續改善,精確測量,授權於員工

20世紀90年代管理理論新發展

學習型組織是具有持續不斷學習,適應和變革能力的組織

彼得·聖吉1990年《第五項修煉》 提出學習型組織四條標準: 人們能不能不斷檢驗自己的經驗 ;人們有冇有生產知識; 大家能否分享組織中的知識 ;組織中的學習是否和組織目標息息相關

五項修煉: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體學習和係統思考。

精益生產1990年 消除muda是精益生產方式的精髓

沃麥克,瓊斯和魯斯1996年《精益思想》 提出精益思想是根據用戶需求定義企業生產價值,按照價值流組織全部生產活動,使要保留下來的,創造價值的各個活動流動起來,讓用戶的需要拉動產品生產,而不是把產品硬推給用戶,暴露出價值流中所隱藏的muda,不斷完善,達到儘善儘美。

業務流程再造: 邁克爾·哈默和詹姆斯·錢皮1993年《再造公司》

再造是對經營流程徹底進行再思考和再設計,以便在業績衡量標準上取得重大突破。

核心能力理論:20世紀80年代資源基礎理論發展而來

核心資源:指有價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資源

核心能力:是組織內的集體知識和集體學習,尤其是協調不同生產技術和整合多種多樣技術流的能力

企業核心能力滿足的五個條件: 不是單一技術或技能,而是一簇相關的技術和技能的整合 ;不是物理性資產 ;必須能創造顧客看重的關鍵價值; 與對手相比,競爭上具有獨特性; 超越特定的產品或部門範疇從而為企業提供通向新市場的通道。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